返回首页 活动规则

<小学>材料分析题常考点

【知识点一】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

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起着保证方向的作用。

德育的主要任务是: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学生具有道德评价和自我教育的能力;③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2.智育

智育是教育者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来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智育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②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③发展学生智力。

3.体育

体育是授予学生体育卫生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增强体质,发展机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的教育。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体育的主要任务包括:①指导学生锻炼身体,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②使学生掌握体育的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体育锻炼技能技巧,学会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③使学生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的习惯,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维护身体健康的条件;④培养良好的品德。

4.美育

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美育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②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艺术创造能力;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美育的功能:第一,美育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精神;第二,美育具有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第三,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美发展,具有提高形体美的健康性和艺术性的价值;第四,美育有助于学生劳动观点的树立、技能的形成,具有技术美学的价值。

美育的实施途径:①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②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④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5.劳动技术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理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②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基本原理与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某种职业技术知识;③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增强体质,陶冶审美的情趣,促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

 

【知识点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

1.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新课改下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新课改下的教师观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4.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5.新课改下的教学评价

(1)由甄别走向发展。新课程教学评价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2)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①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②实现教学评价指标的多元化;③评价方法与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3)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学评价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经历做出不同的评价,使评价具有针对性。总之,在新课程中,教学评价将由简单的静态的结果性评价走向动态的形成性评价,走向结果与过程评价的相统一。

 

【知识点三】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知行统一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4.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疏导原则

7.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8.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点四】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首先,控制感情,沉着冷静。

其次,了解情况,掌握分寸。

再次,依靠集体,教育学生。

 

【知识点五】家庭与学校的协调方式

1.互访

2.通信联系

3.召开家长会

4.成立家长委员会

5.开办家长学校

 

【知识点六】学校、家庭与社会三结合的要求

1.一致性

对学生的要求、教育,在方向上要保持一致,共同的要求使学生的努力方向更明确。

2.针对性和互补性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教育,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侧重于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社会应该通过各种活动或宣传,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竞争意识;三者的教育作用各有针对,并且要相互补充。

3.综合教育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结合,其意义在于不仅是要共同教育好学生,更是要促进学生、家长、学校三者的共同进步,起到广泛的综合性教育意义。

4.发展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结合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所以,一定要以动态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发展,并采取相应有效措施,带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某些问题,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知识点七】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条件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2.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3.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水平

4.教师要合理利用信息传递

5.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知识点八】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

1.积极关注学生,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

2.正视师生、生生之间的分歧或矛盾,及时有效地处理;

3.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实行民主管理;

4.理解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学生,树立正确学生观;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建立信服威信。

 

【知识点九】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知识点十】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和深度,以及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

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

4.作业要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有助于启发思维,并结合实际问题。

 

【知识点十一】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

4.巩固性原则

5.量力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解锁查看全部

来晚了,活动已结束!

长按关注,活动抢先知

活动规则

1.《材料分析常考点归纳》免费在线查看,也可以关注公众号领取电子版

2.《实战题库+答题模板》可开团邀请1个人共同拼团,拼团成功后,免费领取下载。

3.如有疑问,可添加微信咨询。